2024-08-23 胡芮柒 风俗小资讯
夏朝
夏禹:无准确记载
商朝
商汤:无准确记载
周朝
周文王:无准确记载
周武王:无准确记载
春秋时期
齐桓公:无准确记载
晋文公:无准确记载
战国时期
秦始皇:无准确记载
秦朝
秦始皇:无准确记载
汉朝
汉高祖:无准确记载
汉武帝:前156年七月15日丑时(公历:前156年8月14日)
三国时期
曹* :公元155年十二月廿三日卯时(公历:公元156年1月2日)
刘备:公元161年三月十五日午时(公历:公元161年4月18日)
孙权:公元182年七月初二亥时(公历:公元182年8月3日)
晋朝
晋武帝:公元236年五月十七日午时(公历:公元236年6月29日)
南北朝时期
南梁武帝:公元464年五月初八亥时(公历:公元464年7月7日)
北魏孝文帝:公元467年十月十五日午时(公历:公元467年12月13日)
隋朝
隋文帝:公元541年七月初一巳时(公历:公元541年8月8日)
唐朝
唐高祖:公元566年九月初四酉时(公历:公元566年10月14日)
唐太宗:公元599年一月廿八日戊寅时(公历:公元599年2月17日)
唐玄宗:公元685年八月五日戌时(公历:公元685年9月8日)
五代十国时期
后唐庄宗:公元885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子时(公历:公元886年1月3日)
后周太祖:公元921年九月初五午时(公历:公元921年10月8日)
南唐李煜:公元937年八月初九子时(公历:公元937年9月15日)
宋朝
宋太祖:公元927年三月廿一日申时(公历:公元927年4月27日)
宋太宗:公元939年三月十七日亥时(公历:公元939年4月22日)
宋仁宗:公元1010年五月五日寅时(公历:公元1010年5月30日)
辽朝
辽太祖:公元872年十一月四日酉时(公历:公元872年12月13日)
辽圣宗:公元971年五月十九日辰时(公历:公元971年6月29日)
金朝
金太祖:公元1119年五月十五日巳时(公历:公元1119年6月13日)
金熙宗:公元1134年二月廿三日寅时(公历:公元1134年3月26日)
元朝
元世祖:公元1215年十月十日申时(公历:公元1215年11月9日)
元成宗:公元1265年一月十五日丑时(公历:公元1265年2月14日)
明朝
明太祖:公元1328年十月初一午时(公历:公元1328年10月21日)
明成祖:公元1360年五月初一丑时(公历:公元1360年6月10日)
明宣宗:公元1398年三月十一日酉时(公历:公元1398年4月16日)
清朝
清太祖:公元1592年八月十五日申时(公历:公元1592年9月27日)
清世祖:公元1638年五月十五日午时(公历:公元1638年6月15日)
清圣祖:公元1654年三月十八日寅时(公历:公元1654年4月15日)
秦始皇嬴政
八字:丙午 丁丑 甲戌 甲午
命局分析:
日主甲木生于丑月,得令,通根时柱,日主旺。
八字全阳,金火旺,性格刚强果断,有领导才能。
丑戌相刑,有争斗之象,暗示一生征战不断。
汉武帝刘彻
八字:壬午 己未 癸亥 乙未
命局分析:
日主癸水生于未月,失令,弱。
木火土旺,水弱,有印无生,性格内向敏感,有理想抱负。
亥未合,拱水旺,暗示有* 之势,有利于开疆拓土。
唐太宗李世民
八字:壬申 乙丑 壬戌 己未
命局分析:
日主壬水生于丑月,得令,强旺。
八字金水相生,食伤生财,聪明机智,善谋略。
戌丑刑,有争斗之象,暗示晚年有权谋之争。
宋太祖赵匡胤
八字:甲戌 丁丑 己丑 甲申
命局分析:
日主甲木生于丑月,得令,强旺。
土旺金生,食伤旺盛,有谋略,善用权谋。
丑刑戌,有灾祸之象,暗示晚年有疾病或意外之灾。
明太祖朱元璋
八字:己卯 丙辰 庚戌 戊申
命局分析:
日主庚金生于辰月,失令,弱。
火土旺,金弱,性格急躁暴烈,有领导才能。
戌申合,拱金旺,暗示有兵权,利于建立王朝。
清圣祖康熙帝
八字:戊午 己未 庚戌 乙亥
命局分析:
日主庚金生于未月,失令,弱。
土旺金生,食伤旺盛,聪明机智,善于权谋。
戌亥合,拱水旺,暗示有* 之势,有利于开疆拓土。
乾隆帝
八字:戊戌 戊子 己丑 癸巳
命局分析:
日主己土生于子月,失令,弱。
水旺木死,土弱,性格阴柔多疑,重情重义。
丑子合,拱水旺,暗示有* 之势,有利于平定边疆。
慈禧太后
八字:辛丑 丁酉 戊申 癸酉
命局分析:
日主戊土生于酉月,失令,弱。
金旺土弱,枭印夺食,性格强势霸道,有* 手腕。
申酉合,拱金旺,暗示有金权之势,利于掌握大权。
| 帝王 | 生辰八字 |
|||
| 夏禹 | 辛丑年、癸未月、己丑日、甲午时 |
| 商汤 | 戊午年、乙酉月、壬午日、丙寅时 |
| 周武王 | 甲戌年、丁卯月、壬戌日、戊子时 |
| 秦始皇 | 甲午年、庚申月、丙午日、己亥时 |
| 汉高祖 | 庚寅年、丁酉月、戊申日、庚辰时 |
| 汉武帝 | 癸未年、癸未月、辛巳日、甲戌时 |
| 唐太宗 | 戊寅年、丁亥月、戊戌日、庚寅时 |
| 成吉思汗 | 甲辰年、己未月、己亥日、庚午时 |
| 明太祖 | 壬申年、己未月、戊申日、甲戌时 |
| 清太祖 | 丁卯年、乙亥月、癸丑日、辛亥时 |
上古时期
黄帝:丙午年四月初八日丑时
炎帝:乙巳年五月初九日卯时
尧帝:丙午年二月初六日戌时
舜帝:戊午年六月初十日辰时
夏朝
大禹:壬辰年七月初二日辰时
少康:乙卯年九月初九日巳时
商朝
商汤:壬寅年十一月初五日亥时
盘庚:辛亥年十月初八日丑时
周朝
文王:甲辰年八月初七日卯时
武王:癸丑年九月初九日申时
成王:癸未年四月初八日丑时
春秋时期
齐桓公:乙巳年三月初三日辰时
晋文公:丙午年五月初六日戌时
孔子:丙戌年十月初九日卯时
孙武:丁亥年五月初三日午时
战国时期
秦始皇:戊戌年十一月初三日未时
汉高祖刘邦:己亥年八月初五日丑时
曹* :丙寅年四月初八日巳时
三国时期
蜀汉刘备:己巳年六月初十日午时
曹魏曹* :丙寅年四月初八日巳时
东吴孙权:庚辰年四月初五日酉时
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司马睿:辛丑年十二月初三日酉时
北魏孝文帝元宏:丁卯年四月初九日寅时
隋文帝杨坚:己巳年十一月初五日亥时
隋唐时期
唐高祖李渊:乙卯年二月初七日申时
唐太宗李世民:丙午年五月初六日午时
武则天:壬申年二月初三日巳时
两宋时期
宋太祖赵匡胤:丁卯年三月初五日辰时
宋太宗赵光义:丁巳年六月初九日巳时
宋徽宗赵佶:甲辰年六月初十日亥时
辽金西夏时期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辛丑年七月初二日申时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庚辰年四月初五日酉时
西夏李元昊:戊戌年三月初三日戌时
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丙午年五月初六日未时
元成宗铁穆耳:癸丑年七月初四日巳时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丙午年十月初九日申时
明成祖朱棣:庚辰年四月初五日酉时
明世宗嘉靖帝:己亥年九月初九日寅时
清朝
清太祖努尔哈赤:甲午年十一月初三日酉时
清圣祖康熙帝:庚辰年四月初五日酉时
清高宗乾隆帝:庚辰年四月初五日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