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 胡念一 风俗小资讯
米塞斯八字
1. * 计算论
主张货币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而黄金是zui 好的货币。
市场经济中的* 是由个体的价值判断和偏好多样性相结合的作用决定的。
2. 人的行动理论
人类行为是基于目的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市场上的互动是计划之间的互动,而不是* 之间的互动。
3.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是由中央银行的信贷扩张和收缩造成的。
信贷扩张导致经济繁荣,但zui 终会反弹并导致萧条。
4. 私有产权理论
私有产权是* 社会的基础,因为它促进了责任、创新和经济增长。
政府不应侵犯私有产权,因为它会* 经济。
5. 社会科学方*
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先验的学科,基于公理和演绎推理。
经验主义方* 在经济学中没有地位。
6. 干预主义批评
米塞斯强烈反对政府干预经济,除非在纠正市场失灵的情况下。
他认为政府干预只会产生不必要的扭曲和问题。
7. 资本主义的辩护
米塞斯是* 市场资本主义的坚定支持者,认为它是zui 能促进人类繁荣和幸福的经济制度。
他相信政府的作用是保护私有产权并确保市场* 。
8. 社会主义的批评
米塞斯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上不可行的* ,因为它违背了人类行动的根本原理。
他认为社会主义将导致经济衰退、权力集中和个人* 的丧失。
米塞斯的伟大预言
奥地利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 20 世纪上半叶做出了几项著名的预言,如今被誉为“米塞斯的伟大预言”。
1912 年:货币膨胀和经济泡沫
在 1912 年出版的《货币与信用理论》一书中,米塞斯预测了一战期间和战后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他论证说,中央银行通过印钞扩大了货币供应,从而导致* 上涨和资产泡沫。
192021 年:奥地利经济危机
在 192021 年,奥地利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米塞斯将这场危机归因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扩张和政府干预。他预测危机将持续数年,并会对奥地利经济产生长期影响。
1922 年:魏玛共和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在 1922 年出版的《经济学简史》一书中,米塞斯预测魏玛共和国将经历一场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他还预测通货膨胀将摧毁德国经济并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
1927 年:社会主义的不可行性
在 1927 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分析》一书中,米塞斯预测社会主义是不可行的。他认为,社会主义无法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并zui 终会导致经济停滞和社会崩溃。
1950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失败
在 1950 年出版的《政府干预与货币秩序》一书中,米塞斯预测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失败。他认为该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无法持续,zui 终将导致货币危机。
预言的实现
米塞斯的许多预言都得到了历史事件的验证:
一战期间和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
奥地利在 1920 年代初期的经济危机。
魏玛共和国在 1920 年代中期经历的恶性通货膨胀。
社会主义的不可行性,如 20 世纪后期的苏联垮台。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 1970 年代的崩溃。
米塞斯的伟大预言以其准确性和远见卓识而闻名。它们突出了他作为经济学家和社会评论家的洞察力,并继续影响着经济学和政策辩论。
米塞斯著作大全
卷 1:人的行为
人类行动:一部关于经济学的论著
社会主义:一项经济和社会分析
卷 2:行动、市场和政府
*
经济政策的批判
政府论
卷 3:经济理论和方法
经济科学原理
国民经济学
统计学与经济学
卷 4: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
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理论
世界货币危机
卷 5:* 与福利
* 与繁荣
和平与国家
思想和*
卷 6:国际关系
* 与和平
战争的经济后果
苏联经济
卷 7:哲学
人的行为:一种哲学观点
终极基础
思想的起源
卷 8:史学
资本主义历史
干预主义:历史教训
经济学思想史
卷 9:教育
经济学:原理和问题
教育论
教师的*
卷 10:其他作品
自传
奖项和荣誉
个人书信集
日记和笔记本
卷 11:索引
米塞斯著作全集索引
关于政府和*
“政府是为了保护个人和财产,而不是为了控制人民的生活。”
“为了* ,我们必须* 政府权力。”
“* 市场是wei一 可以保障* 的经济制度。”
“政府干预经济只会带来混乱和贫困。”
关于经济
“通货膨胀是对货币供应的任意增加,这是政府制造的一种经济欺诈。”
“商业周期是政府货币* 纵的结果。”
“* 市场会自动调节,创造一个动态高效的经济。”
“zui 低工资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有害扭曲。”
关于社会
“个人价值观和道德是* 社会的基石。”
“社会主义和* 只会* 社会并扼杀个人* 。”
“传统家庭是社会稳定的支柱。”
“国家的作用不是提供福利,而是创造一个* 和繁荣的环境。”
关于个人
“人是理性、自主的个体,有责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 是不可侵犯的,无论年龄、性别或出身如何。”
“个人* 是所有其他* 的基础。”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