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7 王绾柚 风俗小资讯
诡:狡猾,巧辩。
辩:争论,辩驳。
八:指八种诡辩手法。
字:指诡辩的本质特征。
“诡辩的八字”是指诡辩中常见的八种手法,它们分别是:
1. 偷换概念:偷龙转凤,偷换概念,歪曲事实。
2. 诉诸情绪:煽动情绪,转移焦点,混淆视听。
3. 人身攻击:攻击他人品格,转移矛盾,掩盖事实。
4. 偷换论题:故意转移话题,避重就轻,逃避问题。
5. 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观点,创造一个容易攻破的稻草人。
6. 诉诸无知:以无知或不确定性为由,回避问题或支持自己的论点。
7. 循环论证:以结论为依据证明结论,陷入循环。
8. 滑坡谬误:夸大后果,制造恐慌,转移注意力。
诡辩术的 60 种方法
1. 人身攻击(Ad Hominem)
攻击对方的品格或动机,而不是论述本身。
2. 人云亦云(Bandwagon)
提出大多数人相信的观点,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3. 诉诸情感(Appeal to Emotion)
使用情感化的语言来* 控听众,而不是基于逻辑论证。
4. 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
援引专家或名人来支持观点,但没有提供实质性证据。
5. 诉诸无知(Appeal to Ignorance)
声称由于无法证明观点是错误的,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6. 诉诸传统(Appeal to Tradition)
提出一个观点是基于传统或惯例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7. 稻草人论证(Straw Man)
错误地表述对手的论点,然后反驳这个歪曲的版本。
8.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假设采取一个小步骤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
9. 虚假两难推理(False Dilemma)
将论点简化为两种可能的选项,而忽略了其他选项。
10. 转移话题(Red Herring)
引入与论题无关的主题,以转移注意力。
11. 循环论证(Circular Reasoning)
使用要证明的观点作为论点的前提。
12. 诉诸后果(Appeal to Consequences)
提出如果某个观点被接受将会导致的负面后果,以此证明该观点是错误的。
13. 定义模糊(Equivocation)
改变一个词或短语的含义,以支持论点。
14. 逻辑谬误(Logical Fallacy)
使用无效或有* 的逻辑推理。
15. 相关性谬误(Correlation/Causation)
假设两个事件相关就一定是因果关系。
16. 诉诸特例(Appeal to Anecdote)
使用个别案例作为普遍规律的证据。
17. 海神波塞顿谬误(Argument from Incre* ty)
声称由于无法想象某个观点为真,因此一定是错误的。
18. 假设性论证(Hypothetical Syllogi* )
以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为前提,然后得出结论。
19. 诉诸信仰(Appeal to Belief)
提出一个观点是基于信仰或宗教信仰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20. 诉诸怜悯(Appeal to Pity)
试图通过唤起同情来支持观点。
21. 诉诸虚荣(Appeal to Vanity)
奉承听众以试图赢得他们的支持。
22. 诉诸恐惧(Appeal to Fear)
通过煽动恐惧情绪来支持观点。
23. 诉诸同情(Appeal to Sympathy)
通过唤起同情情绪来支持观点。
24. 诉诸偏见(Appeal to Prejudice)
诉诸听众的偏见或成见来支持观点。
25. 诉诸共鸣(Appeal to Resonance)
提出符合听众现存信仰或价值观的观点。
26. 诉诸流行(Appeal to Popularity)
提出大多数人相信的观点,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27. 诉诸谬论(Appeal to Fallacy)
指出对手的论证中存在谬误,以此削弱该论证。
28. 诉诸模仿(Appeal to Imitation)
提出其他人正在做某事,以此证明该行为是正确的。
29. 诉诸新颖(Appeal to Novelty)
提出一个观点是新的或创新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30. 诉诸实用(Appeal to Pragmati* )
提出一个观点是有效的或有用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31. 诉诸美德(Appeal to Virtue)
提出一个观点是道德的或高尚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32. 诉诸自然(Appeal to Nat* e)
提出一个观点是自然的、本真的或自然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33. 诉诸宗教(Appeal to Religion)
提出一个观点是基于宗教教义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34. 诉诸后果(Appeal to Consequence)
提出一个观点的积极或消极后果,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或错误。
35. 诉诸经验(Appeal to Experience)
提出一个观点是基于个人经验或观察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36. 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
提出一个观点是基于专家或权威人物的证词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37. 诉诸数据(Appeal to Data)
提出一个观点是基于数据或统计信息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38. 诉诸逻辑(Appeal to Logic)
提出一个观点是基于逻辑推理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39. 诉诸直觉(Appeal to Intuition)
提出一个观点是基于直觉或内心的感觉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40. 诉诸共识(Appeal to Consensus)
提出一个观点是由大多数人或专家同意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41. 诉诸演绎(Appeal to Deduction)
提出一个观点是从一般原理推导出来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42. 诉诸归纳(Appeal to Induction)
提出一个观点是从具体观察中概括出来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43. 诉诸类比(Appeal to Analogy)
提出一个观点与另一个类似的情况类似,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44. 诉诸先例(Appeal to Precedent)
提出一个观点是基于过去的惯例或先例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45. 诉诸传统(Appeal to Tradition)
提出一个观点是基于传统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46. 诉诸感情(Appeal to Emotion)
提出一个观点会引起强烈的情绪,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47. 诉诸信仰(Appeal to Faith)
提出一个观点是基于信仰或信念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48. 诉诸无知(Appeal to Ignorance)
提出一个观点无法被证明是错误的,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49. 诉诸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
提出一个观点是由专家或权威人物支持的,以此证明该观点正确。
50. 诉诸传统(Appeal to Tradition)
提出一个观点是基于传统或惯例的,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51. 诉诸流行(Appeal to Popularity)
提出一个观点是大多数人相信的,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52. 诉诸新颖(Appeal to Novelty)
提出一个观点是新的或创新的,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53. 诉诸实用(Appeal to Pragmati* )
提出一个观点是有效的或有用的,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54. 诉诸恐惧(Appeal to Fear)
提出一个观点会引起恐惧或焦虑,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55. 诉诸愤怒(Appeal to Anger)
提出一个观点会引起愤怒或敌意,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56. 诉诸同情(Appeal to Pity)
提出一个观点会引起同情或怜悯,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57. 诉诸虚荣心(Appeal to Vanity)
提出一个观点会迎合人们的虚荣心或自尊心,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58. 诉诸贪婪(Appeal to Greed)
提出一个观点会迎合人们的贪婪或物质* ,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59. 诉诸嫉妒(Appeal to Envy)
提出一个观点会引起人们的嫉妒或怨恨,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60. 诉诸懒惰(Appeal to Sloth)
提出一个观点会迎合人们的懒惰或不作为,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诡辩者通常具有以下性格特征:
伶牙俐齿、善于辞令:诡辩者往往具备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机智地应对不同观点,并轻易说服他人。
好胜心强、不愿认输:诡辩者通常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不愿意在争论中落于下风。
逻辑思维混乱:诡辩者在使用逻辑时经常会出现混乱或错误,但他们善于掩饰自己的漏洞。
缺乏道德和诚信:诡辩者可能会为了赢得争论而故意歪曲事实,甚至不惜使用欺骗的手段。
自负自大、目中无人:诡辩者往往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观点永远是zui 正确的。
不愿倾听他人意见:诡辩者倾向于主导对话,不耐烦倾听他人的观点,甚至会打断或贬低对方。
善于找出别人话语中的漏洞:诡辩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别人话语中的弱点,并加以利用来反驳对方。
喜欢玩弄文字游戏:诡辩者有时会使用文字游戏来混淆概念,误导他人。
诡辩的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可怕的,具体取决于他们的意图和诡辩的方式。
可怕的方面:
* 纵和误导:诡辩者擅长使用语言来* 纵和误导他人,使其接受错误或不道德的观点。他们可能使用精心设计的论点和情绪化的语言来掩盖事实,并为自己的立场辯护。
腐蚀信任:诡辩者会* 对话和辩论的信任基础。他们可能会歪曲事实、避免逻辑并拒绝证据。当人们无法相信诡辩者的诚实时,信任就会被腐蚀。
加剧* :诡辩者往往会加剧意见分歧并阻止建设性讨论。他们可能使用激烈的语言、散布虚假信息,并妖魔化对手,从而创造一个分歧和对抗的气氛。
损害机构:诡辩者可以削弱机构和公众信任。他们可能使用策略来逃避责任、掩盖过错并* 公众对政府、媒体或其他组织的信心。
不可怕的方面:
揭露逻辑谬误:有时,诡辩者可以用不道德的方式揭露他人论点中的逻辑谬误或虚假陈述。这可以促使人们更批判性地思考并加强他们的论证。
激励批判性思维:遇到诡辩可以激励人们发展批判性思维技能。为了识别并挑战诡辩,人们必须了解逻辑、证据和论证谬误。
促进辩论:诡辩可以为辩论和讨论提供动力。当人们面临相反的观点时,他们可能更有可能深入研究问题并形成更有根据的看法。
zui 终,诡辩是否可怕取决于其具体情况。虽然它具有一定的* 性和误导性潜力,但它也可以促使批判性思维和激发辩论。